麻江縣水城村作為“十四五”全國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蔬菜大村,截止2021年3月底,麻江縣環境監測站已順利完成水城村2021年第一季度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顯現出來,為有效推進后續季度環境質量監測工作開展,亟需關注解決。 一是隱蔽角落有雜物,黨的十九大以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水城村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已取得顯著成效。人居環境得到了“質”的改善,深入村中走訪查看,村民房前屋后均干凈整潔,但公共區域隱蔽角落依然存在一些零散雜物 。其究其原因系村民“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建議村組將村中公共區域衛生分配到每一戶,每戶對自己分配的公共區域衛生進行清掃保潔,把公共區域衛生納入日常檢查獎勵表彰,建立環境衛生長效保持機制。 二是生活污水走“捷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水城村作為試點建設村,已建成使用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生活污水收集進入污水管網后經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進行處理,但部分村民還存在為圖方便,將生活污水往自門前屋后倒的情況。主要是環保意識不強。通過修訂村規民約、開展鄉風文明主題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和道德素質。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大力宣講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培育科學文明、遵規守法、健康向上的鄉風文明新風尚,提升新形勢下鄉風文明建設水平,使“環保意識”的根正真地從老百姓心底里生長出來、開花結果。 三是監測方法待提高,水城村作為監控村莊,麻江縣環境監測站主要對其開展環境空氣、地表水、土壤、生態狀況等監測?,F場監測布點,情況復雜多變,布點應因地制宜,具有代表性。通過現場踏勘,發現水體不具備現場監測的意義時,需進行取樣返回實驗室進行分析。必要時,需其他監測機構共同完成監測,進行實驗室對比,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審核:隋楊,來源:州生態環境局麻江分局/熊方永,責任編輯:謝榮)
一是清理小區違章建筑,還原小區容貌。違章建筑是城鎮老舊居住小區硬傷,長期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屢見不鮮,年限較久,在對居住小區日常管理中難以有效徹底整治。依托實施棚戶區綜合整治項目,既整治了小區違章建筑,又規范了小區的后續管理,切實提高小區居民的幸福感。 二是改造小區道路及院壩,舊貌換新顏。實施老舊小區院壩硬化提質,將年久失修、凹凸不平的小區公有院壩及小區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合理劃出標識標線,既改造小區道路、院壩面貌,又規范了小區亂停亂放現象,小區居民生活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整治小區線路亂象,面貌煥然一新。老舊小區線路涉及通信、廣播、閉路電視等多家單位,線路亂拉亂接問題突出,而這些線路又是每個居民家庭生活必備服務事項;通過實施棚戶區綜合整治項目,重新對小區所有線路進行規劃設計和改造,線路規劃布局合理、纜線更新安裝規范有序,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四是排水系統升級改造,提升小區生活品質。小區綜合整治后,院落內的排水系統得到重新梳理改造,實施了雨污分流,分別接入市政雨污管網。棚戶區綜合整治項目的實施,改造提升了喜洋洋片區環境衛生面貌,完善了小區配套基礎設施功能,城鎮人居環境品質得到提升。 今年以來,麻江縣實施完成了喜洋洋片區棚戶區改造綜合整治項目,惠及城鎮居民206戶634人。(審核:戴松,來源: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徐光國,責任編輯:謝榮)
麻江縣將在宣威鎮卡烏村實施宜居農房建設試點,通過試點建設,積極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房設計、 建設、管理經驗,切實提高農房建設質量,確保做到與全省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 一是全面摸清底數。駐村專業技術人員將已摸清每棟農房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建筑層數、結構形式、建造年代,以及廚房、廁所、圈舍布置等情況;摸清村委、村民等不同參與主體對功能優化、風貌靚化、環境美化的改造意愿等,為開展農房功能優化提升、風貌靚化提升、環境美化提升提供基礎依據。 二是做好改造方案。駐村技術人員在全面摸清底數、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會同試點村村民自治組織,以農戶為實施主體,6 月底前針對每棟農房提出功能優化、風貌靚化、環境美化的整體改造方案??h級宜居農房建設試點領導小組組織專家對整體改造方案進行論證,明確資金保障渠道和改造實施方式等。? 三是試點有序實施。整體改造方案確定后,按照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工作理念和方法開展試點建設,并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試點建設各項工作。(審核:郭東;來源:縣住建局/張美策,責任編輯:謝榮)
自公司成立以來在縣委縣政府及縣住建局業務指導下,公司先后組織實施縣城東路、生活垃圾填埋場、麻江便民利民群眾服務中心、城東路人行道兩邊綠化工程、鳳凰大道延伸段人行道外綠化工程、龍山鎮炮站標準化建設項目、金竹鎮六堡村傳統村傳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鄞州西路綠化改造工程、金竹街道六堡村傳統村落污水處理項目、藍莓產業發展項目(一期)工程等市政工程建設工程等項目。 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公司始終堅持“創新、品質、服務、節約、敬業、感恩”12字理念,注重培養員工學習的心態、老板的心態、積極的心態、長遠的心態、感恩的心態。吸收新創意,嚴把質量關口,全方位的服務跟蹤,堅持做出高品質產品,以質量為生命、時間為信譽、價格為競爭力的經營信念,立足于麻江建筑行業,放眼全國。 二、公司業務發展情況 自2017年6月30日以來,截止時間2021年4月,我公司共實施項目共計55個。所涉及到的建設單位共計15個,分別為貴州藍之靈有限公司、麻江縣金竹街道、麻江縣城東社區、宣威鎮人民政府、麻江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麻江縣農文旅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麻江縣開發建設工程有限公司、麻江縣藍江移民后續發展有限公司、貴州同創文化旅游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貴州省麻江縣人民醫院、麻江縣扶投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麻江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麻江縣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有限公司、貴州省麻江縣眾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貴州建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情況如下: 1.麻江縣農文旅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所投資興建的麻江縣藍莓周轉物流項目(勘察、設計、施工EPC總承包)項目預估價為4200萬元;麻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第一、二、三、四、五標段(EPC)預估價為2億0200元; 2.麻江縣開發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所投資興建的貴州省麻江縣2019年中央農村環境整治項目預估價為3638079.45元;麻江縣金竹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項目預估價為3885179.92元;麻江縣谷硐鎮黃泥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項目預估價為3903752.94元;麻江縣2020年土地綜合整治宣威片區項目預估價為14909800元;麻江縣綜合鋼瓶檢驗檢測站場地平整項目預估價為8035461.36元;麻江縣城城東片區官井打蕎場坪平工程項目預估價為11740917.73元;麻江縣垃圾填埋場整改項目預估價為9276521.71元;麻江縣后壩民族民俗博覽園易地扶貧搬遷附屬工程二期項目預估價為2397679.92元;麻江縣中醫院建設項目(EPC)總承包預估價為215456500元;麻江縣2018年城市棚戶區綜合整治項目預估價為3446944.65元。 3.麻江縣藍江移民后續發展有限公司所投資興建的麻江縣烏卡坪產業融合示范園第四標段(EPC)總承包(勘察+設計+施工)預估價為37210000元。 4.貴州同創文化旅游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所投資興建的麻江縣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預估價為71188601.81元。 5.貴州省麻江縣人民醫院所投資興建的黔東南州麻江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建設項目(EPC)預估價為54941100元;麻江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核酸實驗室建設項目預估價為11577576.06元。 6.麻江縣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有限公司所投資興建的麻江縣2020年土地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項目預估價為32389286.83元;麻江縣2020年土地整治金竹街道片區項目預估價為10469400元;麻江縣2021年土地綜合整治谷硐片區項目預估價為20644300元;麻江縣2020年土地綜合整治龍山片區項目預估價為22197700元;麻江縣2020年土地綜合整治賢昌片區項目(二次)預估價為17738800元;麻江縣2022年土地綜合整治杏山街道片區項目預估價為10458600元;麻江縣2020年土地綜合整治宣威片區項目預估價為14909800元。? 7.貴州省麻江縣眾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麻江縣藍欣花園居住小區C5#、C6#、C7#、C10#、C11#、C12#、C16#、C17#、C18#、C19#、C25#樓工程建筑規模為38218.45㎡,合同價格為6342.4600萬元。 8.貴州建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所投資興建匯黔商貿城一期的建筑規模為71974.16㎡,合同價格為14394.8320萬元;貴州建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承建匯黔商貿城二期的建筑規模為45674.68㎡,合同價格為9134.9360萬元。 9.麻江縣開發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所投資興建的麻江縣營盤安置點統建聯建樓工程建設項目(房建)工程總用地面積為 32188.22 平方米米(48.3 畝),建筑物基底面積5168.6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 18681.9 平方米。共計 60 戶安置房(其中 A1 戶型建筑面積 334.9平方米,30 戶; A2 戶型建筑面積 287.83 平方米,30 戶)、公廁、公共活動廣場、綠化、擋土墻、場地土石方、給水工程、排水工程、電氣工程。
麻江縣將在宣威鎮卡烏村實施宜居農房建設試點,通過試點建設,積極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房設計、 建設、管理經驗,切實提高農房建設質量,確保做到與全省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 一是全面摸清底數。駐村專業技術人員將已摸清每棟農房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建筑層數、結構形式、建造年代,以及廚房、廁所、圈舍布置等情況;摸清村委、村民等不同參與主體對功能優化、風貌靚化、環境美化的改造意愿等,為開展農房功能優化提升、風貌靚化提升、環境美化提升提供基礎依據。 二是做好改造方案。駐村技術人員在全面摸清底數、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會同試點村村民自治組織,以農戶為實施主體,6 月底前針對每棟農房提出功能優化、風貌靚化、環境美化的整體改造方案??h級宜居農房建設試點領導小組組織專家對整體改造方案進行論證,明確資金保障渠道和改造實施方式等。? 三是試點有序實施。整體改造方案確定后,按照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工作理念和方法開展試點建設,并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試點建設各項工作。(審核:郭東;來源:縣住建局/張美策,責任編輯:謝榮)
一是整合多方資源,完善文化服務體系。完成后壩安置社區多彩貴州“廣電云”戶戶用和應急廣播工程建設及信號開通,為搬遷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各類文化信息服務。制定搬遷安置點體育配套設施建設規劃,補齊體育設施建設短板,投入60余萬元在后壩安置社區新建多功能運動場1個,體育運動健身器材一套,將后壩安置社區納入15分鐘健身圈。投入40萬元硬化后壩移民安置點文化廣場,建設安置社區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配備253冊圖書及書柜、閱覽桌、椅子、把桿、練功鏡等相應文化設備,著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務條件。建設占地80平米的鄉愁館一處,收集并展示農耕用具100余件,留住鄉愁之魂。 二是強化文體服務,激發移民社區活力。加大文化服務隊伍建設力度,建立文化志愿者隊伍1支,引導社區居民組建文藝隊伍3支,讓搬遷群眾扎根于社區,活躍在社區。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在后壩移民點開展圖書閱讀、展陳展覽活動4次,開展移民點少兒假期書畫培訓2期,舉辦文藝演出3場,電影放映8場,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開展體育運動指導,積極選派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名、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名對后壩移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籃球、廣場舞等健身項目進行全方位指導,為“搬得進,穩得住”注入體育力量。 三是開發非遺產品,增強社區“造血”功能。積極引導搬遷群眾發展文化產業,組織非遺培訓入社區,讓傳統文化伴隨易地搬遷同步遷移的同時,還為搬遷群眾脫貧致富提供創業機會和技能。積極引進苗族織錦技藝、楓香印染技藝、瑤族服飾等非遺項目13家、電商服務中心和文化產品孵化基地1家,省級非遺傳承人3人,州級傳承人2人進駐工坊,對進駐工坊創業的傳承人給予無償使用門面三年和免費基礎裝修的扶持政策,讓非遺文化產品形成規模效益,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審核:龍見琪,來源:縣文體廣電旅游局/金朝俊,責任編輯:謝榮)